图像产品
我们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视觉组件,无需大费周章搜寻,所有推荐的产品均为一流知名厂商产品,涵盖多种输出接口、多种分辨率、多种拍摄速度,多种编程控制方式的特种工业相机、科学级相机,选择合适的视觉组件,搭配了合适的产品组合,可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甚至复杂的光学成像和尖端的科学成像应用,包括高分辨率、高速,从可见光到NIR近红外、SWIR短波红外,以及紫外应用,所有的硬件产品均经过仔细的质量检查和广泛的测试,高质量、高度可靠性,确保您长期可靠运行。我司提供的成像设备,包括图像采集系统、图像分析系统、高速摄像系统、视觉检测系统,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和推动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帮助客户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更多详情>
高速数据采集
高速数据采集卡可以高速采集各种模拟信号和传感器信号,进行波形数据采集等,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通过高速ADC器件与PCI Express技术相结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接收和转换、处理计算得到波形和数值进行显示,能够实现各种高速数据采样、测量和数据处理,具有高精度、多通道输入、多应用场景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种并行采样系统,同时提供系统集成和软件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应用领域丰富,可以构建采集系统和实时记录系统,不仅能在实验室使用,而且还能满足特定的项目要求,以便于用户建立实时存储系统应用于现场,生产制造商通过测量设备和检查设备对产品进行测量,测试产品是否符合规范,确保测量结果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在通信设备中,被广泛用于精确测量通信设备和电子产品,将高速数据采集卡连接到一个或多个扫频源激光器,用于医学OCT成像设备,因为使用非常灵活,易于安装、使用及开发,被广泛用于视觉系统的高速电子信号,此外高速数据采集卡因为可以进行特殊性能测试,被广泛用于的科学研究中如:量子计算、激光雷达、超声成像、天文探测、无线电、核物理粒子物理、放电检测和自动化测试等。
>更多详情>
光纤通信产品
光纤通信非常适合构建高速通信产品、大容量数据传输和分布式处理系统,利用搭载FPGA硬件进行并行处理,实现大数据量、高速度、远距离的实时传输,以及数据共享,进行庞大数据传输、分配,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数据通信系统中,如电子侦查、数据采集,从高分辨率、高速相机获取图像,实时传输与处理,以及航天,科研,雷达,空间探测等领域。
>更多详情>
嵌入式产品
嵌入式产品体积小、功能强大、接口丰富,结构简单,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同时支持快速存储,可以同时连接和兼容多台不同接口或不同厂商的 照相机,同步拍摄,智能图像处理,多视角检测,实现快速连接和稳定运行,无与伦比性能,可以满足各种应用的不同需求。
>更多详情>
图像产品
ImgProduct
高速数据采集
ADProduct
光纤通信产品
GigAProduct
嵌入式产品
EmbeddedProduct
在线咨询

2011年5月7日上午7时,天鹰3C探空火箭携带鲲鹏一号探空仪再次成功发射,成为我国探空火箭飞行高度最高的一次,为我国火箭探空事业竖起了新的里程碑。

  2010年6月3日凌晨4时,天鹰4A气象火箭携带我国首枚GPS探空仪海燕A成功发射,试验获得了我国低纬度地区高精度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压力和风场的完整探测参数。

发射
发射

  2011年5月7日上午7时,天鹰3C探空火箭携带鲲鹏一号探空仪再次成功发射,成为我国探空火箭飞行高度最高的一次,为我国火箭探空事业竖起了新的里程碑。

  5月的海南,椰风海韵,风光旖旎。随着“3、2、1”倒计时,“轰”的一声巨响,火焰的热浪托举起巨龙般的白色烟柱,一枚探空火箭穿破烟柱直插苍穹,周围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两年间,这样令人欢欣鼓舞的场景两次连续上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探空火箭产品在国家“子午工程”中连续发射成功并完成探测设备的运载任务,再次展示了航天固体技术在国家重大工程的重要作用。

天鹰3C探空火箭在厂房中
天鹰3C探空火箭在厂房中

  让鲲鹏飞得更高

  7日7时整,“天鹰3C”携带鲲鹏一号探空仪,在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发射。43秒时,火箭高度升至60千米,火箭转速稳定至约2转/秒,箭头与箭体分离,电场仪伸杆展开;至46秒,火箭高度升至65千米,朗缪尔探针伸杆解锁、展开;215秒达到196千米轨道顶点;420秒,再入大气层,飞行试验结束。

  从原来的70千米到现在的196.5千米,两年间,四院研制的探空火箭产品飞行覆盖高度实现了大跨越。去年,四院研制的“子午工程”首枚气象火箭重约200千克左右,长度约3.4米,只搭载1件设备,飞行轨道顶点为70千米。设备分离后,依靠降落伞落地。而7日发射的探空火箭,总长度6.5米,总重量1100公斤,搭载了8种载荷共26件科学探测仪器,在飞行的不同阶段开展探测任务。飞行轨道顶点达到196.5千米。本次探空火箭飞行到达的高度刷新了我国探空火箭的高度记录。

  同时,本次火箭探测是我国探空火箭历史上探测项目最多、箭载设备最多的一次,本次试验搭载的鲲鹏一号探空仪,包括双臂探针式电场仪、大气微量成分探测仪、朗缪尔探针三个科学探测有效载荷以及箭载公用设备、箭上发射系统、姿态测量仪、高动态GPS接收机等设备。双臂探针式电场仪以及由中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合作研制的朗缪尔探针是在我国空间探测活动中首次应用。载荷的探测参数和特性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子午工程”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第一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该工程致力于建成一个大型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系统,运用地磁(电)、无线电、光学和探空火箭等多种手段,连续监测地球表面20千米~30千米以上到几百千米的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以及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空间环境中的地磁场、电场等参数。该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我国空间环境研究能力,为今后我国卫星、通信、导航、电力、载人航天等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本次飞行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利用探空火箭开展临近空间探测和科学技术试验又取得了重大突破,将为科学研究、技术试验以及空间环境保证提供更多的数据和更大的支撑,将对我国自主监测空间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发射当天,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表示,“十二五”期间,探空火箭将成为一种常态的科学探测手段。

  彰显航天科技实力

  探空火箭系统主要用于测量一定高度范围内的高空环境气象数据,所测数据可以用于研究一定高度大气物理参数的变化和影响,提供气象保障服务。探空火箭系统作为一种运载平台,还可以对其他学科研究进行有力支持,广泛服务于高空及海洋气象探测,航天航空,军事科学,生物科技的各个领域。

  近年来,四院不断加强总体能力建设,加强固体技术创新和领域拓展,利用丰富的发动机研发资源,把天鹰系列探空火箭作为进军总体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四院总体所的41所长期以来致力于航天技术试验和科学探测火箭总体技术的研究,开发研制成功的“天鹰”系列火箭已列入集团公司运载火箭系列型谱,成功用于我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及临近空间气象探测。

  探空火箭是“子午工程”重点项目之一,是中科院2009年发起的,四院依靠固体火箭的研发优势,于2009年7月通过竞标获得了“子午工程”探空火箭与气象火箭的研制任务。由于本次是首次携带多种探空设备进行发射,之前,四院和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合作进行了多次大型试验。为了准备这次发射,四院专门准备了两枚火箭,一枚用于地面试验,一枚用于发射。为确保成功,四院试验队提前一个月来到海南做准备。“在发射前进行了两次合练,把火箭发射的整个流程与动作,演练到了心中有底,心中有数”,“子午工程”探空火箭发射试验队副总队长,41所副所长杨军介绍说。

  十数载磨砺,一朝亮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四院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科学探测与试验火箭系统,并且具备开发、研制新型火箭的技术基础和研制条件。四院已研制生产出了多种型号的探空火箭,探测区域覆盖了0~300公里区域,并分为中低空、高空和亚轨道三个高度范围。天鹰系列火箭经过不断改进与完善,目前已经形成在一个运载平台下,运载不同有效载荷完成多种探测任务,可用于低空气象探测、临近空间大气物理探测、微重力科学实验、通讯中继、电子干扰、侦察评估等,可以为气象科学研究和航天器发射提供气象保障服务,为太空育种、空间金属冶金、晶体生长、太空制药等高科技科学试验服务。本次发射是天鹰三型系列火箭的第六次成功飞行。此外,四院探空火箭系列产品还参与了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的气象保障,在国家重大活动中展示了航天科技的作用。

  天鹰系列探空火箭产品的成功研发和试验,是四院加强总体能力建设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也是四院参与国家重大工程、服务国家科学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四院总体技术和研发能力实现了飞跃,为四院参与空间飞行探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将有力推动四院火箭总体研发制造能力,巩固四院在气象探测火箭领域的领先地位。